網上版請按此
置業新聞兩則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放寬按保樓價上限,能否改變近日樓價走勢有待觀察。置業是大多數香港人努力的目標,但相關資訊常常不合比例地缺少。
一、預知新樓景觀
揀樓買舖的傳統智慧是:Location、 Location、Location,然而在新樓落成之前,或者仍有租客居住,不便買家實地參觀的二手樓,難以令人確定窗外景觀是無敵海景抑或一排樓宇。
去年「Esri青年學人大賽」的冠軍作品,是運用規劃署的三維(3D)實景模型,結合Esri的三維地形模型,以電腦程式為灣仔300多幢住宅大廈近二萬窗戶,建構窗外的實際景觀圖片,了解是否有自然景致。
這些資訊對潛在買家極具參考價值,因此我喜見地政總署近年積極研發全港3D數碼地圖。相比傳統平面地圖,市民僅可看到項目落成後對區內馬路及大廈等的平面影響;3D地圖則不同,即使樓宇未落成,市民已可預先看到建築物不同高度樓層的景觀,哪層可以不受前面的樓宇遮擋,看到無敵海景,屆時不用憑空想像,而且連附近一帶環境亦一目了然。
3D地圖的九龍東部分可望於今年下半年率先推出,全港地圖則預計在3年內完成。
這些3D數據有不同來源和格式,例如採用直升機傾斜攝影、車載移動測量系統、背包移動測量系統等,採集後有賴地理資訊系統(GIS)在背後作為單一資訊來源(Single Source of Truth)加以綜合和整理,以便當局運用。
二、覓地建屋資訊透明化
雖說近期樓價有下調趨勢,但依然脫離很多人的負擔範圍,政府多年來都強調要積極覓地建屋,這些承諾何時兌現?新建單位分布在哪裏?附近是否有足夠的交通配套?
日前發展局局長回覆立法會議員關於覓地的提問時,指出該局已經牽頭發展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及相關的入門網站,這個在今年底前開放的一站式數據平台,「會提供超過500種來自不同部門的空間數據集,涵蓋規劃、地政、屋宇、工程、人口、運輸等不同範疇」,給予公眾免費查閱使用。
這固然是提升施政透明度的重要一步,如果想更加方便市民,當局可以考慮綜合不同的部門資訊,例如規劃署(城市設計評估,包括視線、山脊線、日照及景觀分析)、地政總署(土地界線、航空照片)、市區重建局(規劃、安置等市區更新方案)、運輸及房屋局(幹道和鐵路規劃)等,然後在互動地圖儀表板上把主要資訊以圖像呈現並定期更新,最好可以同時對比既定的目標和實際工作進展,促進各部門的溝通之餘,也便利市民監察工作進度。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