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二手衣飾減碳足跡
氣候變化、新冠疫情、經濟不景等顛覆了生活日常,既把網上經濟推向高峰,科技也令出售舊衣物和二手物品變得普及。
世界經濟論壇估計,在過去20年服裝產量大約翻了一倍,2014年人們購買的服裝比2000年增加60%,但保留時間只及原來的一半。套用艾倫.麥克亞瑟基金會的說法,這「相等於每秒鐘就把一輛裝滿衣服的垃圾車燒毀或傾倒於垃圾堆填區中。」
每個人家中都不乏剩餘物資。網上交易平台Carousell指出,香港用戶家中平均有43件不需要的物品可出售,當中以1964年至1980年的出生群組可棄物品的數量最高,平均達到49件,這意味中年消費者是「最具潛力去改變過度消費習慣的一群」。
事實上,過去兩年,所有年齡組別的二手商品搜尋次數平均上升超過45%,其中18歲以下用戶增幅最顯著,他們在2021年的搜尋次數較之前一年上升超過一倍。當中「女裝」物品是用戶最熱門的二手商品類別,疫情下玩具及遊戲類別物品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該平台的調查又提到,印尼和台灣用戶可放售的閒置物品比香港更多,分別平均有57件和52件。
在全球數碼轉型下,轉讓及租賃二手貨品的「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或「再商品」(Re-Commerce,包括轉售、租賃模式)在多地興起,成為一個嶄新的經濟模式,而中堅分子是Z世代(泛指1990年代末至2010年間出生的人),以及千禧一代(或稱Y世代,泛指1980年代及1990年代出生的人)這些較為年輕的消費者。
美國的First Insight在2019年進行的一項消費者調查發現,Z世代和千禧一代中,不少人購買的服裝和鞋類幾乎都是二手貨,這使他們買到本來難以負擔的高質產品,同時也減少消費的碳足跡。
研究公司Cowen預測,到2024年「再商品」將佔服裝、鞋類和飾物市場的14%,高於2020年的約7%。轉售平台thredUp估計,到2024年僅服裝轉售就將成為一個價值640億美元的市場。
無獨有偶,中國的二手市場也異常蓬勃,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二手電商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15年至2021年,二手網上交易規模7年增長86倍,從45億元人民幣增至4000多億元人民幣,勢頭驚人。按照目前的增速,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可達8000多億元人民幣。
這股可持續的二手消費潮流蔓延到奢侈品,商機如何?這個浪潮在內地又可否給初創帶來機會?下次再談。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