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1

中央資訊平台提升建造業效益 - 信報財經新聞, StartUpBeat

網上版請按此

 

中央資訊平台提升建造業效益     

香港大型工程的延誤和超支時有所聞,以港珠澳大橋主橋工程為例,2010年國家交通運輸部批出的預算為381億元(人民幣·下同),到2017年已大增至逾480億元,超支近100億元。

顧問公司麥肯錫指出,全球建造業是眾多缺乏數碼化的行業之一,僅優於排最後的農業和狩獵。同時,該公司發現,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建築業生產力持續下降,其中原因和行業的慣性操作有關。例如項目設計在辦公室的版本與實地之間經常有出入;工程很多時以價低者得,也不鼓勵引進創新等。

這些情況在香港也很常見。譬如因應市場變化,建築商可能把住宅項目設計由原先的大單位改為小單位,廚房、廁所隨之要更改位置;又或者在接駁地下喉管時,才發現喉管實際位置與手上資料不符,因此要更改圖則。無論多細微的改動,都需花至少半天至一日重新放樣(set-out),即按圖紙實地測量並重新標定和畫線;但這些標示和油漆線可能因天氣、工程車和工人行經而損毀,於是又要重做,工人、機器也要停工等待,日積月累,可引致延誤和成本上升。

可是,在數碼世界中,改動甚至設計錯誤帶來的成本很輕微甚至是零!所以不論新加坡或倫敦等都紛紛投資把城市三維(3D)立體化,令建造工程不單能簡化,例如測量畫線的流程、促進內部溝通方面,而且改動設計更快捷省時,提升效率,其中以地理資訊系統(GIS)為核心的統一資訊平台不可或缺。

GIS除了有強大的分析和3D顯示功能,更可兼容建築訊息模擬(BIM)、電腦輔助設計(CAD)繪圖、物聯網(IoT)、數碼分身等不同格式的數據,毋須用戶切換不同介面。這個匯聚工程資訊的統一平台,業內又稱為通用資料環境(CDE)。它收集和存放各種與工程相關的資料,既便利內部溝通,也有助團隊全面評估項目成果、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以及長遠的效益。以GIS建立CDE的好處是提供單一資訊來源(single source of truth),所有資料只以一個特定來源為準,既可免除數據新舊不分或真假難辨的問題,也能直接連結到雲端平台,以便作進一步分析,因此CDE是項目管理成敗的關鍵。

例如英國耗資364億英鎊的2號高速鐵路(HS2),全長330英里(香港的港鐵網絡全長約165英里),連接倫敦至伯明罕、曼徹斯特等大城市。當局結合GlS和BIM兩大軟件,儲存和管理龐大而複雜的數據,是透過地理資訊平台建立CDE管理大型建築項目的案例之一。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