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5

人機協作減職業病風險 - 思考香港

網上版請按此

人機協作減職業病風險

 

打工仔因長期工作勞損而患上職業病的情況,十分普遍。近年來,經證實的本地職業病個案更有上升的趨勢,據2019年八月公布的《職業安全及健康統計數字簡報》,2018年經證實的職業病個案為400宗,較2017年的304宗,上升逾三成,為七年以來最高的紀錄。

 

雖然職業病大多不會構成即時的生命危險,但長期下去,很可能演變成慢性疾病,損害健康之餘,甚至會喪失工作能力,影響生計,打工仔固然要積極避免,僱主也應設法確保職場安全,減低員工患病及受傷的風險。

 

善用創新科技以保障職業安全,已是業界認同的有效方案。去年有機械臂炒牛河的網上短片引來熱話,機械臂從燒鑊下油,再到拋鑊快炒,過程流暢,其間廚師只需要配合下放材料,就能炒成一碟香噴噴的乾炒牛河。這款機械臂其實是協作式機械人(Cobot),可協助人類從事簡單而重複的工作,減輕員工的工作負擔,而這位廚師在機械臂的協作之下,可避免重複「拋鑊」的動作,減少手部或前臂勞損的機會。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再工業化,強調應用創新科技,以打造高增值製造產業。建造業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的40多件創新科技裝置示範中,有煤氣公司現已採用的「外部喉管維修機械人」,專作檢測及維修等工作,它可代替工作人員在大廈外牆的喉管打磨及髹油,工作人員則全程在室內操作,可免除在高空工作所引致的意外及勞損。

 

有指今次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創新科技的廣泛應用,令不少人擔心科技會搶走他們的飯碗。其實,科技與人類之間並不存在敵對的關係,只要善加運用,它便成為我們的最佳助手,減輕工作負擔之餘,還可以提升生產力,最重要是它可減低職業意外及受傷的風險,為打工仔打造一個舒適及安心的工作環境。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