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8

後疫情時代數碼轉型 - 信報財經新聞, StartUpBeat

網上版請按此

後疫情時代數碼轉型     

上次提到觀塘的塞車問題,暴露了舊規劃與新發展嚴重脫節的困局。3月下旬在新加坡舉行的地理資訊會議,雲集40多名來自歐美、澳洲、東南亞和世界銀行的專家,探討交通出行、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等問題。筆者作為主講嘉賓,闡述如何透過先進科技打造可持續的智慧城市。

現時不少地方都運用地理資訊來驅動經濟發展、緩減氣候變化影響、促進諸如5G與無人駕駛等高科技應用。在聯合國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地理空間數據不可或缺,而用作整合、分析和把數據圖像化的地理資訊系統(GIS)更是關鍵。GIS一大優勢在於它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對不同來源的資料數據,甚至近年流行的近地軌道衞星影像(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 Image)皆能兼收並蓄,再連結其他資訊分析,為決策帶來莫大幫助。

有200多年歷史的英國地形測量局(Ordnance Survey,簡稱OS)早前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政府都對地理資訊增大投放,因為經濟回報可達成本的3.2倍;單計提升行政效率,OS推算全球節省的時間效益共達173億美元。

報告又列舉了不少發展中國家的案例,譬如伊朗為西部城市庫赫達什特的新醫院選址,衡量的因素眾多,涵蓋人口密度、與住宅區的距離、空氣質素、地勢、交通網絡等,研究員遂運用GIS並綜合醫療專家的意見來提出建議;非洲西岸島國佛得角共和國也用GIS取代紙張進行人口普查,不單減省五成人手,耗時也縮短四成,過往以月計的工作,如今花數周便可完成。

此外,先進經濟體如加拿大,透過改善地理資訊,讓多個行業包括能源、運輸、建築、農業、公用事業、政府管理等受惠,結果GDP增長1.1%;澳洲亦有類似經驗,估計對GDP效益達1.2%。

GIS在改善政府效率、節省開支方面的效益顯著。顧問公司麥肯錫調查了30多個城市,並訪談大量私營機構和學界專家,發現從新加坡提升市民借閱圖書數量、日本宇治市的最佳託兒所選址、美國紐約糖尿病及癡肥病患跟區內供應健康食品雜貨店的距離,以至市內不同地段的水浸風險等,無不運用GIS作研究。

過去一年疫情期間,教育、工作、會議、購物和娛樂改到網上進行已成常態,這就是「數碼轉型」時代,其中尤以連繫人與地點的地理資訊數據日益重要,GIS這類地理空間基建更被視為數碼轉型的重要組件。因此,期望港府能更積極推動地理空間數據的開放及應用,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