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

學術界出錢出力不遺餘力 育才惜才 扶植創企 - 文匯報

網上版請按此

 

創科·香港新起跑系列之育成篇 
學術界出錢出力不遺餘力 育才惜才 扶植創企

 

發力 「官產學研」合作 拓科研生態圈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鄧淑明建議,政府必須要重新審視科研資金分配,加大力度去支援本地研發,從而提升香港競爭力。同時,政府需要促使大學和科研機構打通上中下游的研發路徑,促進「官、產、學、研」合作,擴闊科研空間,吸納海外人才,激活本地科研的生態圈。

恒常撥款STEM教育

鄧淑明並提到,政府還要加強與大學、科研機構和業界的密切溝通,了解業界的人才需要,如制訂「科學與技術指數」,讓各界時刻檢視相關情況。長遠而言,香港必須培育應對未來需要的創科人才,才是城市持續發展的關鍵。政府計劃向學校發放全方位STEM學習津貼的恒常撥款固然有用,如能把編程和地理資訊系統科技納入常規課程,同時預先為教師提供合適培訓,將可增強學生的多元發展及解難能力。這些知識和技能既實用又切合未來創科發展,可為業界注入源源不絕的新動力。

新一代成創科動力

她進一步稱,人才是創科發展的關鍵,也是讓創科持續發展的動力,所以當局要在匯聚人才方面加把勁。認為政府建立龐大的人才庫,便是香港創科動力的長遠支柱。政府在早年推出的研究員計劃及博士專才庫兩項計劃,至今已資助逾6,000個研究人才職位,涉及資助額超過20億元。至於旨在吸納外地科研人才來港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自2018年推出至今,已批出簽證或進入許可約220人,其中近三成持有博士學位。這些計劃對吸納海外精英起着正面作用。不過,若要本地創科持續創新,凝聚活力,便要從教育做起。

近年,政府為使年輕一代從興趣和實踐中探索科技應用,已投放了不少資源,如推行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每間中學可申請最高100萬元的資助,舉辦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去年12月推出至今已有超過40間學校申請,活動內容包括舉辦人工智能課程、移動應用程式編程班、參加機械人競賽等。她相信,只要新一代對創新科技有高度的認知,不但可為本地創科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還可以營造一個熾熱的創科氛圍,讓創科可以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