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版請按此
25年 · 傳承
今年是我公司成立25周年。25年在宇宙是滄海一粟,但對我個人來說,這25年是一步步走來,經歷不少高低起伏,回想起來格外珍惜和感恩。
當年一個畢業僅幾年的大學生,憑着對地理資訊系統(GIS)的信念,相信香港可以透過這種創新的資訊科技,提升城市規劃和數據視像化的效率,改善市民生活質素和滿意度;打造的數碼經濟和衍生的服務,可製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善用如雲端等服務亦可增強生產力和競爭力;同時,GIS帶來的宏觀視角,可助人在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很多人笑我像傳道,是的,我真切相信用GIS這項科技可以造就更可持續的未來,鞏固香港世界級都會的地位。
就是這股蠻勁,我在25年前單人匹馬創業,還是當年冷門的IT業。記得當時向親友談起工作,「就是把紙張地圖電腦化,可以加入很多資料方便分析……」,當時大家都不甚理解。
感恩的是,25年來逐漸得到本地不少客戶的支持,從人口普查、水管監測、環保執法、天災救援、疫情追蹤、物種保育,以至城市規劃、機場管理和物流運輸等,公私營機構和政府內部對地理空間數據和GIS重要性的認知不斷增加,雖然仍有不足,但已見良好勢頭。
那下一個5年、10年,甚至25年又如何?
Esri總裁及聯合創辦人Jack Dangermond雖然比我年長一大截,20多年來與我亦師亦友,大家彷彿有種同路人的默契。他在我最近出版的新書《智慧城市4.0》的序言中,一語中的,說我一直不忘創業初衷,除了致力透過商業化把GIS應用到實際環境,也希望吸引年輕人加入,藉着他們的創意,令香港有更遠大的發展。
我出版這書的原因,正是要把理念傳承下去。
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把世界各國打得人仰馬翻,何謂宜居城市?何謂優質生活?在經歷過疫情後,大眾都不期然修訂定義,對「智慧城市」也如是,故此有嶄新的「智慧城市4.0」出現。
要平衡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育,除了依舊運用GIS這些創新科技外,更需要年輕人和初創企業成為推動引擎。因此我對這本書的出版有一個卑微願望,就是希望透過本書援引多國案例,以及本地9個公私營機構和政府部門現身說法,啟發更多讀者,尤其引導年輕人深入了解空間資訊如何提升城市競爭力和改善生活,然後進一步思考如何把握數碼轉型的大趨勢,以創意為香港和大灣區發展出一分力,同時為自己打出一片天。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