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9

培養空間智慧人才 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 明報

網上版請按此

 

培養空間智慧人才 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如果在1992年有人說,互聯網會在未來不可缺少,每個中小學生都要掌握基本電腦技能來做功課甚至上課,你肯定認為是天方夜譚。30年後的今天,天方夜譚全都成真。如果當日能夠早着先機,增撥資源培訓人才,搶佔全球市場,今天香港的面貌會否不同?因此施政者最重要的是高瞻遠矚,才可帶領我們在激烈競爭下突圍而出。

如果以此衡量本港的教育,答案會令人非常焦慮。今天,全球許多城市一如香港正邁向智慧城市發展,那智慧城市之所以智慧,精粹是什麼?是海量的數據。

各種連結網絡的智能裝置,從手機到家電、心臟起搏器和監控系統等,透過傳感器結成一個個物聯網。這些設備的目標主要都是收集流動數據,例如振動(如步數、人流、車流)、溫度、光暗等。這些數據有個特點,就是大多與空間位置相關,包括上天(大氣層、人造衛星)、下地(山川、大廈、地下喉管)、入海(鹽度、一氧化碳值)。

而這些連接互聯網的智能裝置在全球正爆發式增長——據全球流動通訊系統協會(GSMA)的統計,在2021年全球可上網手機用戶數量有42億,超過地球一半人口;更有研究指去年全球有460億個傳感器,比2016年增加兩倍,到2030年可達1250億個。

智慧城市海量數據 需GIS整理分析

面對智能裝置所收集到的海量數據,我們需要高效的工具去整理和分析,以作全面和實時的決策,這非地理資訊系統(GIS)莫屬。它更可以把分析結果透過圖像顯示,方便與不同受眾溝通及分享。可以說,GIS是結合空間地理知識、統計、數學算式和模型的工具。

在香港,GIS的應用相當廣泛,從出行(港鐵走線、運輸署的智能道路網)、房屋與都市更新(公共屋邨位置和面向、市區重建局更新舊區)、天災防禦與救援(聯合運作平台連繫多個部門防洪)。此外,為消防車尋找最佳路線趕赴現場、為垃圾車設計行走路線減少與市民接觸、協助環境保護署調查污染投訴、互動地圖儀表板向巿民公布新冠疫情資訊,以至協助污水檢測和執行圍封強檢等。

空間數據成新經濟火車頭

另一方面,空間位置數據亦成為驅動新經濟的火車頭。

被評為「地理空間就緒」(geospatial readiness)程度全球亞軍的英國,早前公布官方關於空間數據市場潛力的研究,指私營企業如零售、物流、出行等已廣泛運用這些數據,每年可釋放的經濟價值達110億英鎊(約1040億港元)。可以說,空間數據既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也同時創造不少就業機會,更引領未來包括無人駕駛的推展。

香港地理科學生減 令人深感不安
回到上面提到的教育問題。令我深感不安的是,文憑試地理科的學生人數逐年減少,而當局並未察覺這如何影響香港智慧城市的發展,因此未有正視問題。

根據考評局過去10年的文憑試考生統計,與2012年相比,2021年地理科考生人數下跌了41%(同期文憑試整體報考人數減少28%)。於2021年該科僅佔考生總數的15%,反映愈來愈少學生具備地理空間思維和認知,這絕非香港之福。

外國許多地方已發現地理空間智慧的重要,着力提升年輕人這方面的素質。在英國,修習中等教育普通證書(GCSE)地理科的高中學生人數,由2010年近17萬,急升到2019年超過25萬,幾乎是該年級學生總數的一半,10年間增幅近五成。在歐洲,包括德國、瑞士,以及澳洲、美國和加拿大等地,GIS亦早已納入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中,透過跨學科課程提升年輕人的空間知識和多元智能。

雖然如此,具有地理空間專業知識的人才仍然不足。英國地理空間公署(Geospatial Commission)的報告指出,不論是數據科學能力的技術型,抑或市務營銷方面,市場都出現人才荒。

香港亦面對同樣情况,要到大學階段,本港學生才可正式接觸地理空間數據學科,而且受眾有限。隨着一站式數據「超級市場」——「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即將全面投入服務,預計人才會更趨緊絀。

期望STEAM教育納入GIS 擴大人才庫

要解決問題,需從教育入手。此所以我在8年前開始向本地年輕人推廣GIS,鼓勵他們以此軟件結合社會情况,尋找切實的解決辦法。名為「Map in Learning」的計劃自2015年起,讓全港中小學生免費使用專業的GIS軟件「ArcGIS Online」,至今年已經有220多間學校參與、1700多名學生和教師接受過培訓。我們又從2017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Esri青年學人大獎」,鼓勵大專生分析自選課題;今年更會成立全港首間GIS學院來匯聚和培養人才。

但要迎接智慧城市發展的挑戰、積極拓展新經濟,我們需要更多擅長數據分析和具地理空間認知的人才。因此我衷心期望當局亦能將GIS加入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教育中,豐富年輕人的解決問題能力,擴大本地的智慧人才庫,為共同建設一個先進的智慧城市而努力。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